唐文宗面对“钱荒”,传下了一道“奇葩”的圣旨谁也不许存钱(3)

2021-04-08 13:00     360kuai

从现代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货币要流动起来,才能带动国家经济的全面增长,如果一直大规模的储蓄没有消费,就会导致市场上的流通货币减少,进而造成所谓的"钱荒",最终让国家经济陷入困难。不幸的是,在唐朝文宗时期,就出现了严重的"钱荒"。因此在唐文宗时期,国家就很反对民间百姓存钱,甚至一度还给补贴鼓励民间消费,比如让一些价高的商品适当降价,吸引老百姓们都去买买买,从而将压箱底的钱都花出去。可问题是,储蓄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强烈思想,哪里能那么容易就被改变,因此唐文宗迫于无奈,就传了一道"奇葩"圣旨。

即"一万贯至十万贯,限一周年内处置毕;十万贯至二十万贯以下者,限二周年处置毕。意思就是,如果你家有一万到十万贯铜钱,必须要在一年内花完,如果有十万到二十万贯铜钱,就必须在两年内用完,否则的话国家就有对你采取强制措施,并依法治罪。但问题是老百姓们都达不到这个要求,因为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如果按照购买力来算,唐文宗时期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2000-30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所以一万贯也就是2000万-3000万人民币,而家里最低有两三千万存款的人却只占地区总人口很小一部分,因此唐文宗的圣旨对老百姓来说一点用都没。也许唐文宗自己觉得他的子民个个都腰缠万贯,但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都还没有解决温饱,故而人们听说圣旨后都哭笑不得。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我们的"储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并影响着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然,小编并不是批判这种思想和行为,只是说明我们国人会过日子,能有长远的规划,而不像西方国家的人,总喜欢享受当下,很少考虑将来。因此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