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慈禧不跑,死磕八国联军,结果会怎样?(2)

2022-12-15 11:19  360kuai

就以北京沦陷前后的景象来说,当时保卫北京的清军,阵容也是十分"庞大":当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北京城里包括"武卫军""甘军""虎神营"等各支武装力量,加起来有十万人之多。而八国联军的总兵力,当时不过一万五千来人,而且还各有各的算盘。可就这么点儿兵力的八国联军,北京城外一顿猛攻,"十万清军"就乱了套,不但京城土崩瓦解,这些本该"保卫大清"的军队,还"溃兵如潮,沿路抢劫,都城大乱",活活现眼。

仗打到如此地步,难道是大清的装备太弱?还真不是。比如当时参加战斗的武卫军,就配备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克虏伯75厘米野炮"以及"毛瑟连发步兵枪""毛瑟骑兵枪"。尤其和甲午战争时代不同的是,清王朝当时已经高度重视"装备统一"问题,这些精锐部队的装备,都是统一采购,再不是甲午战争时"乱七八糟"的模样,弹药也十分充足,单是在天津,就储备了近四百万发子弹和近十万发炮弹。

此外,为了打好这一仗,清王朝还不惜血本,向南北各省大量摊派,储备了大量粮草,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可以说,"庚子国难"前的清军,是要钱有钱要装备有装备,打这一仗的态度,那是相当认真。

可如此"认真"的准备,却打成了一片狼藉。就以清王朝储备无比充足的弹药来说,天津沦陷后,储备在天津各个军火库的弹药,都成了八国联军的战利品。仅天津东沽、西沽等地,八国联军就缴获了几百门克虏伯火炮与三万多支枪械。足够八国联军每人装备两件。至于各个府库的弹药,也全被人家搬运一空。就连清王朝之前苦心建立的运输线,特别是河北地区的水运河道,最后也全都"方便"了八国联军。

可以说,清军这么多无比认真的"战备",最后全都给八国联军"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