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叫''春秋''?(2)

2021-06-21 05:55  360kuai

古代''春秋''二字素来有指代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庄子《逍遥游》中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知,在那遥远的年代,''春秋''本身表示着一种时间长度,这与记录着过去某一个时期的兴亡盛衰的历史有着概念上的重合,那么以''春秋''指代历史,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外,春秋在古代代表着一年四季。有学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认为商、周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故称年为''春秋'',史书亦由此得名。我们从一些带有季节性字词的成语中也可以参见其中的道理,在表示季节的四个字里春与秋在成语中通常并用,并且二者出现的频次远远大于夏、冬,可以料想,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确实以春、秋来平分一个年份。

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中发生的大事,因此以''春秋''命名史书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