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对于闽浙总督左宗棠来说,浙江和福建的大小事务,自然都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因此,李鸿章擅自率军跑到浙江平定叛乱,不仅是在和左宗棠抢攻,也给人一种左宗棠能力不够,平定不了自己管辖之地叛乱的印象。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左宗棠上奏朝廷,告李鸿章"越境掠功",由此开始,二人彻底成为了一对冤家。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两位大臣又去平定捻军。
公元1867年(同治六年)末,捻军由陕入晋,继而入河南、直隶,京师震动。对此,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自然是互相指责,都认为是对方的问题。结果,清朝朝廷各打五十大板,对两人都进行了惩处。此外,在塞防和海防上,这两位晚清名臣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四
最后,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晚清肱股之臣、封疆大吏、洋务派代表、慈禧太后倚重之人,一个是闽浙总督、军机大臣,一个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公元1874年,清朝朝廷展开了一场长达数月时间的"塞防"与"海防"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海防还是要塞防,塞防代表为左宗棠,海防代表为李鸿章。当然,最终的结果依然是难分高下,也即清朝一方面命令左宗棠去收复失地,另一方面也让李鸿章去建立北洋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