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为何不早点除掉这个祸患呢(4)

2022-12-24 06:39  360kuai

另一方面,在笔者看来,司马懿的父亲,尤其是他的家族势力,也是曹操放他一马的重要原因。司马防(149―219年),字建公,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祖籍河内郡野王县(今河南博爱)。东汉大臣,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晋宣帝司马懿父亲,殷王司马卬之后。对于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来说,耿直公正,颇有威仪。爱读《汉书》,讽咏数十万言。年轻时,司马防起家郡官,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多次赞扬曹操并举荐他。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自守。

就曹操来说,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东汉末年,司马防曾是曹操的顶头上司,而且都曹操有举荐的恩情。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汉末三国时期,举荐的恩情是比较重的。据《三国志集解》记载:"先主走青州。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东汉末年,刘备曾推荐袁绍的儿子袁谭为茂才。所以,等到刘备被曹操击败的时候,袁谭毫不犹豫的收留了刘备,并将刘备引见给了父亲袁绍。

最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防去世,终年七十一岁,也即司马防和曹操去世的时间差不多,在司马防没有去世的背景下,曹操确实难以向司马懿下手,而司马防去世后,曹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司马懿了。作为河内名门"司马氏"的代表人物,司马防生有八子,人称"司马八达",晋宣帝司马懿为其次子。就司马懿来说,出自河内名门"司马氏",而且他还有众多的兄弟。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想要除掉司马懿的话,必然要和司马懿所在的家族发生冲突。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还没有完成篡汉自立的全部过程。

在此基础上,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都需要争取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以此顺利取代东汉王朝。从这一点来看,曹丕将司马懿纳入到麾下,并视为心腹,无疑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因为这有助于他篡汉自立的工作。综上,因为以上几点原因,虽然曹操已经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怀疑他有不臣之心。但是,曹操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更没有抓到司马懿的把柄,再加上曹丕的维护和司马懿本身的家族实力,促使曹操一直都没有除掉这个祸患。最终,司马懿在公元249年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大将军曹爽,以此篡夺了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