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韩信之三拒策反忠汉王,你都知道吗(2)

2024-08-18 08:02  360kuai

汉四年,韩信于潍水之上斩杀项羽的得力大将龙且。得知此消息后,项羽感到事的严重与情况的紧急,遂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韩信。武涉首先言及当今已经击破了暴虐的秦帝国,西楚霸王项羽也已将天下分给各路诸侯,以休士卒。然后刘邦却不知满足,"复兴兵而东,侵人之地,夺人之分,已破三秦,引兵出关,收诸侯之兵以东击楚,其意非尽吞天下者不休,其不知厌足如是甚也"。其次,武涉指出刘邦的不可依靠,"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从项羽手中死里逃生的刘邦总是出尔反尔,出逃后,总是复击项羽。可见其不守信用,如果韩信将这样的君主作为自己的依靠,终会为之所擒。再者,武涉论及归附楚国的益处,其认为韩信在双方征战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如果此时与项羽联合,可以实现三分天下独立称王,否则终将为刘邦所擒。

面对武涉的层层利诱,韩信却无动于衷。韩信认为,自己曾在项羽手下任过职,当时的情况是"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韩信没有忘记在项羽帐下的执戟任郎中的场景和屡次进言不被采纳的尴尬,所以才愤愤离。可是在刘邦的麾下,则是"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韩信深深感念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因而毅然决然地对武涉说道"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让武涉传达对项羽的歉意,并表示自己至死也不会背叛汉王刘邦。如果说武涉的游说是受了项羽的派遣,其出发点是为了维护项羽的利益,那么接下来蒯通的两次游说则是基于对韩信自己的考虑。在前不久的灭齐之役中,蒯通曾与韩信有关交集,韩信正是在其的建议下才继续东进并击破龙且之军的。在那场精彩的潍水之战中,蒯通充分领略到了韩信的杰出将略。

故而,他以旧人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了韩信的身畔。秦汉时期,人们比较看重相术,认为此与人的命运有着极大的关联。蒯通见到韩信之后,也以此作为场。蒯通言及自己曾学过相面之术,韩信便满是好奇地请蒯先生帮自己看上一看。在退却左右之人后,蒯通神秘地说道:"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此是利用了谐音的法则,所谓的"背"实则就是背叛刘邦而自立为王。为了充分证明自己说法的可实施性,蒯通从如下几分方面详细论述。首先,蒯通言及了当今形势的变化,这一点与此前武涉的说法颇为相像。即当初天下云集起义的目的在于讨伐无道暴秦,今秦国已经灭亡,可现在的状况却是"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蒯通认为,这一情况是与历史大趋势不相符合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