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年以后,英国等外国商人逐渐"舍粤趋浙",希望避重就轻,停泊宁波,就近交易。乾隆担心宁波会变成第二个澳门,所以这才慢慢从限制到不许洋船停泊浙江。至于南洋其他国家,清廷依旧还是准许其在闽、粤两省贸易的,另外,"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只是限制外国商人进来,中国商人依旧还是可以从四个海关出海贸易的。
不可否认,清朝在对外贸易中一些限定中外商人贸易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比如"本国商人出洋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只许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禁商贩米出洋,鼓励洋米进口"等等,但这并没有减弱清代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18世纪中国的国家机器和官僚体制,主要依赖白银的大量输入才得以正常运转,平均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约在180-768万两。这些白银主要来自于拉丁美洲,大量使用拉美的白银,使得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
有关学者指出,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引起了全球白银供应量的减少,白银减产进而刺激了印度鸦片对中国的输入,再加之中国茶叶、丝绸等在世界市场的萧条,最终导致清朝爆发银贵钱贱的危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
最终,酿成了中国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