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于公元220年,五年之后是公元225年,在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据《三国志·刘晔传》和《傅子》,刘备因孙权杀害关羽,夺取荆州,而起兵大举伐吴。东吴举兵抵御刘备,因为担心曹魏趁机进攻自己,而遣使向曹魏称藩。曹魏的大臣刘晔在劝谏曹丕时,阐述了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孙权没有归附曹魏的诚意。他这么做,一是担心我们进攻他,二是想利用我们的支持来增强其对付蜀汉的声势。第二,现在吴、蜀两国互相进攻,这是灭掉他的天赐良机。蜀军正从外部进攻东吴,我方大军应渡江袭击东吴腹地。这样一来,吴国就会在短期内灭亡。吴国一亡,蜀国就孤立了,其不会坚持多久。况且,我军袭取的是东吴腹地,而蜀军袭取的是东吴的边界地区。第三,蜀远吴近。如果东吴听说曹魏进攻其腹地,就算还师,也来不及了。现在刘备已怒起大军,听说我军伐吴,知吴必亡,必然愿意进兵与我们争割吴地,因此他们不会救吴。
可是,曹丕并没有采纳刘晔的意见,而是坐观成败。如果此时曹操还活着,他会怎么做呢?曹操一定会抓住这个灭掉东吴的大好时机,东吴一灭,离天下统一就不远了。曹操活了六十六岁,如果他活到七十一岁,兴许吴、蜀都已被平定了,天下已经一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