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真实起因:又是你不愿意看到的(6)

2021-08-20 05:50     360kuai

19世纪30年代清廷广开言路,有过相关的政策辩论,温和派主张使鸦片贸易合法化并课税,强硬派主张严厉禁烟,这以林则徐为代表,道光选择了强硬政策。这成为后世满清皇帝对外反应的标准模式,先硬后软,先战后和,签城下之盟,20年后的咸丰,甲午的光绪,庚子的慈禧莫不如是。即使有后见之明的现代人恐怕也不能完全否定他们,其实无论如此选择,结果都会差不多,开始主战至少有血性的一面,总不能不战而降吧,后来又主和说明还有现实的一面。

英国对大清的外交努力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英王派特使四次试图和清皇接触和通商谈判,只有一次见到乾隆。

第一次,1787年派驻孟加拉国军需司令查尔斯. 加茨喀特(Charles Cathcart) 携英王信件觐见乾隆,不幸加氏肺结核死于海上,未完成使命。

第二次, 1792年派资深外交官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为特使,斯当东(George Staunton)为副使,双使以避免加氏的挫败。马氏终于在1793年8月2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和承德觐见乾隆,但实质性的通商谈判被乾隆婉拒。拒绝的理由除了表面上的"天朝物产丰隆,毋需外求。" "我中华远古至今,先王制定法度,流传后世……无违背古教之理。" 没说出口更重要的考虑是对西夷的警惕和担忧,这应该是不无道理的,至于史家诟病的中英的礼仪之争,磕不磕头,某种意义上是清廷抗拒开放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