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李大钊在北京的十年,我们重新走过这些地方│寻迹①(5)

2021-03-14 19:17     新京报

李大钊烈士陵园里矗立的李大钊雕像。李大钊烈士陵园供图

"事先为李大钊准备的墓碑,由于当时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只能与灵柩一同埋葬于地下。后来,北大师生与生前好友又决意为李大钊重新立碑,为了体现李大钊死于非命,碑上的生卒年月一栏,用的是'死于'而非'卒于';同时,为了保护未曾暴露、同样从事革命工作的李大钊之子李葆华,碑上所列子女只有四人。"程博告诉记者。

李大钊被公葬后一个月,他的夫人赵纫兰因病离世,次年春,葬于李大钊墓旁。

【专家评述】

李大钊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8年,其中,留学日本和在北京任教期间,是他生命的"黄金时期",这是他铸造性格、形成思想的关键阶段。

现在提起李大钊,很多人联想到的还是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革命烈士,却不太了解他思想文化上的贡献。

在我看来,李大钊是一位共产主义先驱,同时也是一位学养深厚、富有启蒙精神的学人和思想家。

1914年9月,李大钊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1916年5月,为了回国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斗争,在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和文凭的情况下,他回到国内。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中唯一具有完整留学经历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去日本前,李大钊深感学识不足,下决心深研政理,但当时的中国没有完整的政治理论,中国传统政治留下来的东西,在他看来是权术,而非学术、理论或者学科。想要拯救中国,从哪种理论入手是非常关键的。

留学期间,李大钊读的是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的经济学,准确地说是政治经济学。现存档案显示,1915学年,他成绩最好的一门课是古典经济学原著研究,高达87分。早稻田大学是用英文教学的,古典经济学原著研究这门课当然也是全程英文,可以想象,这对一个从中国走出去的年轻人来说难度有多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