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李大钊在北京的十年,我们重新走过这些地方│寻迹①(2)

2021-03-14 19:17  新京报

堂屋悬挂着一副对联,即广为人知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刘洋介绍,李大钊十分敬仰明代忠臣杨继盛的气节,也很欣赏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一诗句,便在此句基础上,取陆游《文章》一诗中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妙"字,改写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回忆李大钊在北京的十年,我们重新走过这些地方│寻迹①

李大钊手书对联。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供图

院子的西厢房陈设着一架老式风琴。据李大钊大女儿李星华回忆,李大钊经常去东边头发胡同的小市场淘一些旧家具和旧书。一个夏天的傍晚,李大钊带着孩子淘到了一架风琴,回来后放在书房的西墙下,到厨房打了一盆水擦了又擦,把琴擦得乌黑锃亮,像新的一样。紧张的工作之余,李大钊常将子女召集到这个房间教他们唱国际歌,对他们进行教育。刮风下雨的时候,李大钊还用雨声和琴声掩盖唱革命歌曲的声音,防止别人听到;用雨声和琴声掩盖他们召开重要会议的声音,防止敌人窃听。

在此居住期间,李大钊发表各种文章182篇,文字总量超过50万字;参加各种会议120次,包括共产党三大、国民党一大等;陪同会见、拜访各界人士30次,讲演30次(不算讲课)。

回忆李大钊在北京的十年,我们重新走过这些地方│寻迹①

李大钊故居的西厢房,复原了当时的陈设。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供图

"那个时候,李大钊已经是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加上稿费,每月收入能达到300块大洋左右,完全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但却常常入不敷出。据后来统计,他把薪资的三分之二都拿出来支持革命工作,剩下的三分之一还经常接济贫困学生。"刘洋告诉记者,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此事后,专门吩咐学校会计,把李大钊工资的一部分直接交给他的夫人赵纫兰,避免出现家里无米下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