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代表委员建言“美育中考要在试点基础上尽快推广”(4)

2021-03-11 21:53     新京报

刘月宁也提出,美育的考评应该重过程,而不是重结果。

"体育进中考,连跳绳都有培训班。指挥棒一挥,就会给家长造成很多负担。"刘月宁说,为避免美育成为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建议推广江苏南京模式,即把艺术素质测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为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程学习、课外活动、艺术欣赏等;终结性评价即学生最终的上机考试,只占40%。

刘月宁表示,南京模式以测促效、以测促教、以测促学和以测促研,便于最大化撬动艺术教育资源,达到以教化育、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与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探索、合作等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也可尽量化解考试内容变化可能带给家庭的压力,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会不会拉大教育差距?

不同地区的评价考核不宜"一刀切"

美育进中考,对广大农村尤其是相对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不少网友担心,学生压力会越来越大,中低收入家庭负担会越来越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昭晖认为,将美育列入直接与升学相关的考试一定要谨慎,谨防引发不公平。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差距很大,不能搞"一刀切"。

这一问题也为很多文艺界人士所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一定要把美育课作为培养审美素养素质的课程,美育课要更多地从心灵之育、情感之育、感知之育这些角度入手,避免把需要设备、设施条件的课程内容当作美育课的根本。

"教育鸿沟较难跨越。"刘月宁说,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沿海发达城市博士进中学任教已成常态,但西部偏远地区基本教师仍有缺口,更不要说增设艺术类课程。

对于美育课的加强会不会拉大教育差距、增加学生尤其是农村地区学生的负担,范迪安建议学校采取网络教学的手段,缩小城乡差距。

刘月宁认为,美育进中考尚需完善顶层设计。鉴于目前中国各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评价考核不宜"一刀切",应遵循美育特点,构建适应各地情况、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评价体系,发挥好"指挥棒"作用,因地制宜、分类、分层地将艺术测评纳入具备测评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

加强美育,师资队伍是一个短板。刘月宁建议,建立美育经费保障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力度;进一步完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鼓励高校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同时,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

新京报记者沙雪良实习生王景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