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设置一个“好友分组”,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层面具(5)

2021-02-17 00:42     新京报

你每设置一个“好友分组”,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层面具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美]欧文·戈夫曼著,冯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众多的反馈与喝彩会让演员更迷恋自我的角色。设置朋友圈分组更是将这场演出推向了极致,人们希望最大化地把自己推送到受欢迎的人群中,获得反馈;而冷落的反馈则会让"朋友圈人格"的整个价值体系崩溃,站在世界中心的演员会重新评估自己的演技和风格。比如,如果一条朋友圈发出去,没有一个人点赞,没有一个人评论,那么这条动态就会被认定是"失败的"--不取决于你发了什么,而取决于别人的反馈--发送者本身也会怀疑,这条动态是不是不合时宜,是不是"我一时短路发神经的话语",最后这些无人问津的动态往往会被很尴尬地删除。

同理,一个设置在反馈机制上的"虚拟自我"也是如此容易崩塌;朋友圈分组与其说是筛选和过滤,不如说是为了维持这个"虚拟自我"而进行的努力,为了防止这个脆弱的幻象被破坏,使用者竭力避免不同的价值碰撞。所有可能喝倒彩的、有反对观点的或者明显不处于同一体系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以防止他们对自己精心包装过的内容进行打击;而且,分组也有利于让可能的人集中关注自己。

所以,我们也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复制"检测是否删除好友"的消息批量发送,会不停地删除列表中的"僵尸粉",他人的反馈正是这个"虚拟自我"存在的基质。假如没有他人目光的反馈,没有数字标号的朋友圈回复,依靠网络媒介形成的"虚拟自我"就会回到它作为信息的原型,和一个发射到荒芜火星、得不到任何回应的孤独电波没有区别。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