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发朋友圈往往都会选择"可见范围",把不希望看到自己状态的"朋友"屏蔽。
类似内容的反馈基本只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而让我们烦恼的原因不仅在于追问的急切性和高频率,更在于它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受到了束缚。我们希望能拥有自由的空间,自行选择生活与表达的方式,而不是像个小孩子一样一直由父母管着,或者说--监视着,他们过度集中地关心着你的一举一动。实际上,除了父母之外,如果有其他人也让你感到被监视,那么他们都有可能进入这个"不给谁看"的分组。
另外,公司或部门领导之类的,也成为需要屏蔽的人员--除非你们的关系特别亲近。他们虽然不是监视者,但同样属于管辖者,你不希望让他们看到不满的东西,例如对公司的吐槽,对工作状态的抱怨等等。在吐槽工作单位的时候,通常还会顺带着把同事也给一起屏蔽。其实,这里有很多互不信任的因素,也和工作与私生活的界限模糊,机制管理与自由表述的冲突有关系等等;总之,我们会将所有可能"介入"私人生活的、施加管辖的人视为一个强权机制,然后把他们分入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不可见小组"。
如果说必要性的话,我认为这个分组还是很必要的。这层篱笆不仅意味着排斥,同时也意味着抵御;用户在网络社交中通过分组、设置权限来维护最后的私人空间。
但它真的只是理想化的保护。脱离网络空间,这层防护就不复存在。父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对你施加管辖,公司领导可以安排你在各种时间做这做那,而现实生活与网络空间的不同在于,我们会变得相当没有勇气去抗拒,我们做不到像好友分组一样把它们屏蔽在外。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自由空间依然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