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熙收台的时候火炮那么猛,后来鸦片战争却那么孬(3)

2021-09-26 16:59     360kuai

清朝火炮的凶悍火力,虽说有学习西方火炮的因素,但根子上却来自明代的铸炮工艺。诸如"铜心铁胆"等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了高质量的大清火炮。但自清朝开国起,一轮轮"文字狱"越演越烈,吟诗造句写错一个字都要被办罪,诸如《天工开物》《军器图说》等军工科学典籍,自然也全数被焚毁封禁。这些珍贵资料,直到清末时才陆续重见天日。清朝的火炮铸造技术,也就剩了工匠们手把手传承,然后,就是一拨不如一拨。

所以,早在鸦片战争之前,曾经领先世界的清朝铸炮工艺,也就越发成了笑话。比如嘉庆四年(1799)时,嘉庆帝就曾下令改造清朝武库里留下的明朝火炮,还更名为"神枢炮",本想露一把脸,谁知这改造后的"神枢炮",开火的威力,竟远远不如二百年前的明朝火炮,闹得灰头土脸。

而在鸦片战争开打前夜,大清朝低劣的火炮铸造水平,也到了叫人抓狂的地步。《筹海初集》记载,1835年时,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铸造火炮,一番卖力苦干铸造了四十门,谁知一试放就当场炸膛了十门。低劣工艺简直是"碎铁渣滓过多,膛内高低不平,更有孔眼"。炮火连天的鸦片战争战场上,武器本就落后对手上百年的清军,就是用这工艺坑爹的火炮,抗击着武装到牙齿的英军。

更可笑的是,明明因为火炮低劣挨了打,挨打后的清王朝,当时还浑然不觉。到了近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军的火炮依然是花样摆烂。以至于大学士瑞麟还大声疾呼:不如把当年缴获的十八门南明"台湾炮"再拉到前线去,好歹比清军现在的火炮好用,没准还能多打死几个洋鬼子--都被揍成这样了,还没想着奋起直追,只想着抱老祖宗的大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