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像
但是好景不长,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宦官王振开始胡作非为,王振乃英宗东宫时旧人,"帝尝以先生呼之"。太皇太后在世时,王振有所忌惮,但随着太皇太后驾崩以及"三杨"的老去,王振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他勾结党羽、为祸朝廷,最终酿成了"土木之变"的惨祸。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部入寇,"边报日数十至,王振劝帝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不听。吏部尚书王直率百官力谏,亦不纳。"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是为了过一把征战沙场、运筹帷幄的瘾,将军国大事视作儿戏。英宗率文武和官军、私属五十万人仓促出征,八月大军抵大同,一路上见到了明军散落在沿线道路上的尸体,场面无比惨烈。前线逃回的监军太监郭敬向王振汇报了惨烈战况,并建议班师,王振这才建议英宗班师回朝。
但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王振的乱指挥则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当时,最快的回京路线是经由蔚州从紫荆关入关,入关后皇帝和大军就能确保安全。但是王振却建议英宗率领大军经由宣府回京,而宣府是王振的老家,王振希望英宗临幸宣府,让自己衣锦回乡。但是半道上王振又害怕大军踩踏自己在宣府的农田,让大军绕道,朝令夕改导致大军耽误了行程,而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的部队则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