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这篇檄文,被誉为晚清第一奇文,连伟人看完都拍手称赞(3)

2025-02-17 12:22  360kuai

曾国藩的厉害之处就显示出来,他的《讨粤匪檄》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对答方式,而是一开始就直接戳中了太平军的痛处。"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这样的描述在三江以及两湖地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太平军在这些地方进行了残酷的烧杀劫掠行为,以至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曾国藩的陈述或许有些夸张,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事实,这使得他在外部孤立分化太平天国。而后,他又站在了士大夫和读书人的立场,指责太平军是"变夏为夷"的罪魁祸首,值得注意的是,曾国藩有意避开了"大清"这一政权,而是将其扩大到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

曾国藩这一招简直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满清是女真政权不假,但它的根本还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与洪秀全提倡的"拜上帝教"相比,到底哪个才是"夷狄"自然一目了然。你以为曾国藩这样就结束他的声讨了吗?不,他还有更狠的招数,那就是痛斥太平军对佛寺、道院、城隍以及其他宗教场所的破坏,联合中国一切本土宗教的信众来对抗"拜上帝教"。在檄文的最后,曾国藩开始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短短的两句话使得他成为了统治者、读书人、宗教徒、一般乡民四个阶层的共同"卫道士",其高明之处不可不叹服。

曾国藩短短千字的檄文实在是过于精彩,他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做"见招拆招",顺着洪秀全等人颁布的檄文往下走,极大地痛击了太平军的内部集团,从而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曾国藩最终能够率领着他的湘军获胜,与他的这篇檄文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尤其是在太平军活动的两湖以及三江一带,一般乡民以及士绅阶层都因此鼎力支持湘军,曾国藩的振臂一呼使得天下之人为此群集响应。"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一代伟人在读完了《曾文正公文集》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以说是相当客观的,曾国藩真乃晚清第一名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