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宋武帝刘裕死后,年仅17岁的刘义符继承了皇位,可年纪轻轻、涉世未深的刘义符哪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而且还没有一点政治意识,一心只想着玩耍嬉戏,很不争气,并对各位大臣的进谏也是不闻不问,甚至北魏军队犯境,国家命运安危之际,他也毫不在乎,自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真是心大,就算是小孩子,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刻,也会赶紧想办法救自己,但他却无动于衷。
这样一位昏庸无度的皇帝,让先帝的四位心腹大臣忍无可忍,他们虽然答应了会好好辅佐后主,但这样的后主只会把国家带入绝境,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选择杀掉刘义符,于是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杀入宫中,把正在酣睡的刘义符带到了岸边,收走了他的传国玉玺,废掉了刘义符的皇帝之位,然后不久将他杀害。后来这四人商量把先帝的第三子刘义隆推上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文帝,而宋文帝确实比他哥哥刘义符争气的多,在位期间努力推行各种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百姓们也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治"这一强盛时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笔者认为,从古代托孤这件事情,可以发现托孤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它往往关乎一个国家的兴亡。虽然身为臣子就应该忠于皇帝,一心为皇帝办事,但是这四位权臣杀害刘义符,推举刘义隆是一个正确的行为,因为要想国家长久发展下去,让百姓过上美好生活,就要有一个明君来统治这个国家,来带动所有人往美好的明天发展,而不是跟着昏庸颓废的君王一起贪图享乐,骄奢淫逸,所以何谓忠臣?忠于职守,保卫国家,忧国忧民的才是忠臣,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统治者的安排,刘义符不管国家百姓安危,只在乎个人利益,那么他的命运只能是短暂的,悲凉的,而刘义隆相反一心为国,励精图治,他就是朝臣所需的和百姓爱戴的皇帝,因此他的命运自然要比大哥刘义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