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清军南下,孙可望等人接受南明的封号,支持永历政权。正是由于大西军余部的支持,南明才得以苟延残喘。后来,李定国率军出征,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收复湖南、广西等地,使得抗清局势发生变化。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孙可望、李定国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孙可望野心勃勃,权力欲极强,居然想取代永历皇帝朱由榔,建立自己的王朝。孙可望首先将永历帝迁到安龙,将其控制起来,接着他又搞了一连串的活动,为自己登基做准备。为求自保,永历帝派人向李定国求援。别看李定国和孙可望是结义兄弟,但他自从归顺明朝以来,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
最终,李定国、刘文秀派人将永历帝接到了昆明,与孙可望彻底决裂。当时孙可望拥兵二十多万,而李、刘仅有四万人。顺治十四年,南明爆发内战,但战争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孙可望的军队临阵瓦解,大部分投降李定国。孙可望仅率领几百人投靠清朝,但是他熟悉南明情况,将大量情报汇报给了清朝方面。
孙可望的叛乱是南明覆灭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和李定国有关。李定国在接收孙可望的军队后,在处理善后事宜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误,比如说他杀死了不少孙可望的部下,导致军队离心离德。另外,李定国还与刘文秀发生矛盾,甚至剥夺了刘的兵权。刘文秀私下说道:"退狼进虎,晋王(指李定国)必败国。"最终,李定国没能挡住清军的攻势,永历政权覆灭。
参考资料:1.《南明史》;2.《清史稿》;3.《存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