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合格的营养指标中,钠(68次)、维生素A(45次)、脂肪(25次)、维生素B1(12次)、碘(10次)和不溶性膳食纤维(10次)是出现频率较高的指标。
从原因来看,营养指标不合格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实际含量与标签值不符,二是实际含量低于或超过其限量值。
标准规定婴幼儿米粉营养成分实际含量不得低于其标签值的80%,否则视为实际含量与标签值不符(不合格)。比如,合生元(广州)健康产品有限公司进口的合生元婴幼儿有机大米粉(300g/罐,2015/11/28,原产地美国)钠的标签值为0.5mg/100kJ,实际含量为0.32mg/100kJ,低于其标签值的80%(0.4mg/100kJ)。
钠和脂肪多为实际含量与标签值不符,维生素A、维生素B1、碘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多是因为低于或超过其标准限量值而不合格。
比如,江西阿颖金山药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阿颖淮山全谷纤维小米米粉(25g×9袋,2014/10/21)维生素A实际含量为10μgRE/100kJ,低于其标准限量值(14~43μgRE/100kJ);江西正鸿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级冠菠菜营养米粉(800g/听,2015/3/2)碘的实际含量为24.0μg/100kJ,超过其标准限量值(1.4~8.8μg/100kJ)。
相较而言,营养成分低于或超过其标准限量值的情况对婴幼儿的影响更为严重一点,因为过少或过多的营养均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