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夷陵之战蜀国兵力占优,为何最终却一败涂地?(2)

2021-10-09 15:19  360kuai

2、第二阶段:吴蜀两军相持,蜀军全面结营。章武二年(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水军进入已领地区,屯兵于长江两岸,刘备的主力也于次月抵达猇亭,并于此处建立大本营。然而,由于陆逊扼守要地,蜀军攻势受阻,刘备不得已只得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刘备劳师远征,想要速战速决,然而陆逊就是坚守不出,刘备分兵进攻孙桓意图诱使陆逊出战,陆逊却对孙桓信心百倍,根本不为所动。双方对峙长达半年之久,蜀汉已是进退不得,再加上酷暑难耐,刘备便将水军收拢后转移到陆地上,并在长达二三百里的深山密林之中全面结营,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到秋后再发动进攻。

3、第三阶段:吴军发动反攻,陆逊火烧连营。陆逊眼见蜀军士气低下,且军队全部安置于深山密林之间, 经孙权同意之后,东吴开始发动反攻。陆逊在发动了一次试探性攻击后,见蜀军迎战全部由木栅所筑,周边又全都是茅草、树林,便决定用火攻击溃蜀军。陆逊令吴军士兵各持茅草一把,趁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火势迅速扩大,蜀军顿时大乱,被迫向西撤退。陆逊则令朱然率军五千趁乱突破蜀军前营,插入蜀军后部,与韩当所部围困蜀军于涿乡,切断蜀军退路。潘璋所部则猛攻蜀军冯习部,大败之。诸葛瑾、骆统、周胤等人则配合陆逊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动攻击。驻守夷道的孙桓所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面对吴军的全面反击,蜀军全线溃败,接连被攻破四十余寨,长江两岸的蜀军也被吴国水军所截断。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则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