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时,若幼主太小,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皇帝一般会选择忠心耿耿的老臣来辅佐幼主,但又怕辅政大臣大权独揽,威胁皇权,皇帝一般会选择两位或多位辅政大臣,既让他们起到辅佐幼主的作用,又让他们可以互相牵制,免得生二心威胁皇权。
顺治帝死时,康熙年幼,无力治理国家,于是他给康熙选择了4位辅佐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由于有多尔衮的前车之鉴,顺治在选择辅政大臣时,选择的四个辅政大臣都不是皇族。
但是辅政大臣,不论是否是皇族,它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有助于江山社稷和顺利交接权力,用不好则会给国家带来灾祸。若三国时期的刘备,选择诸葛亮做辅政大臣,帮助刘禅度过了最危难时期,曹睿选择司马懿做皇帝,则给曹魏政权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顺治帝选择索尼这4位重臣做辅佐大臣,并不是说他的选择就是错误的,但他选择的这4位辅政大臣,尤其是鳌拜,给康熙带来了很大麻烦。这4人对政权的顺利过度,国家治理,帮助颇大,但他们之间的不和、内斗,也给康熙和国家带来了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