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修身齐家思想(2)

2021-09-04 19:14  360kuai

示儿做君子

文化人类学认为,一切文化的核心机密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文化的人格理想是君子之道。《诫子书》开门见山,以"夫君子之行"开篇,让我们一目了然:诸葛亮为儿子树立的一个根本目标,正是做一位"君子",全篇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

事实上,君子的概念,在西周时期特指贵族,乃就社会地位而言。时至孔子,"君子"才成为儒家人格的典范和标尺,人们开始称呼那些有德之士为君子。

有不少人质疑君子人格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曾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的诗句流传。然而,幽默的鲁迅先生却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为什么我们理应崇尚君子?首先,从大处讲,是否确立和推崇君子人格,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化生态的健康有序,甚至民族存亡和国家兴衰。在某种意义上,复兴中华文化,就是要寻找和优化整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践行君子之道,中国人的灵魂才会找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