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潘美是怎样被“口述历史”诬名的?还原一个真实的潘美(5)

2024-02-11 17:42     360kuai

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通常都是在真实的历史基础上,增添一些情节加以扩充,使之形成一个新的完整文本。明代熊大木版《杨家将演义》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杨家将演义》从头到尾都不忘对潘美进行丑化,潘美在这部作品中,是一个对名位、权利极为迷恋的人,也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为随后的潘杨恩怨做好了铺垫。

与正史相比,作为主帅的潘美挟私报怨,昏庸无能,故意用错误的军事部署让杨业战死,将突围求救的杨七郎射杀,将杨家将的悲剧推向了高潮。《杨家将演义》中的潘美已经彻底成为心胸狭隘、残忍狡诈、贪图名利的奸臣形象。

"杨家将"故事是一个积累流变的过程,潘美历史形象与文学形象的错位也有着深层的原因。 宋代周边强敌环伺,民族矛盾尖锐,接下来的元代更是设立了"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的四个人种等级制度,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达到了高潮。民间普遍希望能出现一位英雄去改变这样的社会氛围,这也是民间感情的趋向的。杨家将忠勇报国的气节符合人们对良将的期望,但是还需要一个祸国殃民之人去反衬杨家将的忠勇,与杨业之死有关的潘美正是反面人物的最佳选择。《杨家将演义》中的忠奸斗争,暗含对于误国奸臣的批判和对忠义之臣的褒扬。杨业抵御外寇、保卫边疆是一条主线,忠奸斗争是为了推进剧情而设的副线,目的是烘托出人们对忠臣义士的期盼,用忠奸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拔高杨家将忠君爱国形象。

潘美形象的变迁,刚好能够服务创作者的需求,无论在民族矛盾还是忠奸之辨,都需要有一个"潘美"的形象存。封建时期文人无法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时,只能借助手中之笔以 舒其愤,在"崇杨贬潘"创作理念的背后,是他们对君明臣贤、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渴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