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惹怒了皇帝,被免职回了老家。之后,他和高攀龙、钱一本等人在家乡无锡的东林书院办学授课。在讲课的时候,他们经常谈论政事,嘲讽政客,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个以东林书院为中心的在野集团,被人们称之为"东林党"。
他们主张言论自由,主张改革,实施良政,这些思想与很多读书人的思想一致,得到了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但是,他们却遭到了朝廷,以及宦官们的反对。而在这时,江浙地区也集结了一些党派,比如:"浙党"、"楚党",还有"齐党"等等,这些派别与东林党形成了对立攻势,并开始互相攻击。
后来,还出现了各党派的官员把持朝政,贬斥其它党派官员的情况,甚至,连负责政府官员考核的"京察",也成为了不同党羽之间的斗争武器,只要是不属于自己一派的人,就要给予强烈的打击。正是这些不同党派之间的争斗,形成了"东林党争",并在明末时期持续了多年。
甚至,这种争斗都延续到了清朝的统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