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蜀地能够成就割据,却难以走出统一天下的政权?(9)

2021-09-07 12:37     360kuai

此时的东汉却已初步略定关中、荆州。东汉建武七年(31年),刘秀大致平定东方,目光转向陇、蜀。谋士荆邯眼见刘秀平定东方,便向公孙述提出对策,大体还是要赶在刘秀前抢夺关陇、荆襄。但这个计划被蜀地本土势力所阻扰而流产,次年,陇西隗嚣败亡,蜀中大为震恐,蜀地本土豪族这才同意按照荆邯的建议行动。公孙述遂遣隗嚣旧将引兵上陇,拒守河池(甘肃徽县西北),遣田戎、任满引兵下江关,田戎拔夷陵,进据荆门。但此时汉军已经控制了关陇、荆州等地,荆邯的规划并没能达成,以至于后来蜀地被汉军拔下。

按照李熊的规划,公孙述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割据战略,但要论扩张,需"见利"出兵。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公孙述尽早与隗嚣连合,东面再结好秦丰,那么先于刘秀经略关中、荆襄的可能是有的。但历史没有如果,公孙述对外扩张之际,关中已被东汉冯异等略定,荆州已被岑彭等略定,秦岭、巫山之险已成为双方共据的边界,所以冯异挡住了蜀地北出的路,岑彭挡住了蜀地东出的路,公孙述就再无第三条出路。成家政权就是蜀地政权的典型案例,历代据蜀者大抵能利用四川的地理环境完成割据,但要摆脱割据而谋求更大的发展,反而受制于蜀地的地理环境。所以蜀地易产生割据政权,但很难完成统一大业。

综上所述,很多观点说蜀地毕竟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很难支撑全国统一战线,其实这种理解有些片面,毕竟历史上的统一战线都不是以一个根据地作为经济支撑的,都存在以战养战的模式。在蜀地政权难堪统一大业的原因上,更多的是在于此地过于安逸,割据政权又都是流亡者建立,因此很容易产生政治上安于现状的思想,缺乏进取精神。而且外来势力终究是受到本土势力的节制,难以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目标,甚至会因扩张导致内部消耗和分化,以至于蜀地被攻打时出现很多"带路党"。最后就是地理环境的因素,割据是成于地理,扩张则是受限于地理。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空中传来巨响,中俄反对成耳旁风,美执意投下474万枚催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