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咸丰皇帝在位时期,清朝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运动长达14年,波及了10多个省份。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占领了江南和淮南大片地区,并且与北方的清朝分庭抗礼。在太平天国崛起以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其中就包括对清朝服饰的改良。那么,太平天国的服饰改良运动,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和传统的汉服又有多少关系呢?
一、清朝入关以后,改变了原有的服饰样式
说起汉服,相信随着近年来的普及,很多朋友已经见过或者知道汉服有的朋友可能还穿过。汉服从炎黄时期开始逐步形成,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出现了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说法。包括华夏的说法也有自己的源头,正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的形制很多,包括道袍、圆领袍、曳撒等等,不同等级不同工作的人们穿着不同的服饰,共同组成了一个等级严明的社会。公元1644年,清朝开始入主中原,并且迅速控制了大片的地区。顺治二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颁布了著名的剃发令。要求各地的百姓们剃发,并且更换原有的服饰。由于发型和服饰已经延续了上千年时间,起初,百姓们当然不同意。但是在武力的威胁下,各地先后接受了剃发易服,按照白鹿原的说法"日子终究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