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30万大军驻600年,世界唯一保留明朝习俗和服饰的地方(4)

2021-07-18 10:13  360kuai

(屯堡人)

屯堡地区流行一种粗狂和尚武的军戏,为地戏。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史料上称卫所军士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安顺地戏分布于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中心及市属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开发区,以及邻近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地。在全部300堂地戏中,仅西秀区就有190多堂。(一个地戏队只演一部大书,称一堂)

地戏的剧目只有武戏,如《三国》、《隋唐演义》、《封神榜》、《杨家将》之类。在饰演中又加进了许多青面獠牙的人物,以加强驱邪逐崇的气氛。人们看戏时也是在欣赏地戏脸子(即地戏面具)。图中的地戏脸子武将,连头盔一起雕刻,再配上可以活动的耳翅,构成一个整体。表现手法上夸张突出,刻工精细,特别在眉毛、眼睛、嘴的刻画上表现出独到的性格特征。

民间艺人将地戏脸子概括为文将、武将、少将、老将、女将五种脸谱,称为"五色相"。头盔和耳翅的装饰是安顺地戏脸子的突出特征。男将头盔上多以对称龙纹装饰,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有的四五对,有的多达九对。女将的头盔多用"凤盔",纹饰有"双凤朝阳"、"凤穿牡丹"等,有些还装饰有各种各样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