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打下的阵地,不能在我们的手上丢掉(4)

2021-06-25 15:18     乌鸦校尉

这个被他们奚落嘲讽的"冰雕连",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个词在今天会变味呢?这还得从它的背景长津湖战役说起。

1

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军记者邓肯,在前线采访了一位满脸血污、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邓肯问:"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明天",这名美军士兵回答。

听完这话后,邓肯自己也沉默了。

(邓肯为这位美军士兵拍摄的照片)

邓肯堪称是战地新闻界的"老狐狸",除了本专业外,他还是少有能分析战略形势的记者,从入行以来,他一直能精准地挑出那些战况激烈、却以美军战胜告终的战役,好做出喜闻乐见的胜利故事。

等到了长津湖邓肯才意识到,原本是来当观众鼓掌的自己,现在要开始练长跑,跟着自己的采访对象一路逃窜。

很多人说,美军之所以吃亏是因为轻敌,但至少在长津湖,美军还真没轻敌,还搬出各种数据,做过详细的分析。

比如,无数战例显示,机枪阵地100米内不可能有人能冲得过来;科学家也计算过,在零下30度的严寒里,最多半小时就会失去行动能力。

事实上,财大气粗又惜命的美军,也严格按这些指标判断志愿军可能的位置和进攻方式。

(美军对志愿军进行细菌战前做的生物学分析,图源:中情局官网)

谁知道,数据好懂,志愿军却不好懂。

在美军50分钟的空袭、火炮轰炸后,阵地上居然还能有志愿军等着向敌人发起突袭;号称人类半个小时都待不下去的严寒雪原,硬是能有志愿军在这待足6天等着埋伏自己。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