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走开,站在门外,景公让人洒扫池地,撤换席子,衣帽整齐地召见晏子。晏子重新进门,辞让三次后,登上台阶,三次献酒行礼,然后喝酒。行两次礼,告别盛宴而出--(《晏子春秋·外篇上第七》)
春秋时代君臣之间相见比较随便,那么战国时代又如何呢?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传》中提到商鞅去见秦孝公时以"强国之语",说得秦孝公入了迷,"不觉膝之前于席也",座位对了座位。这表明那时的国君并不像后代的皇帝那样摆臭架子。
那时,一些想要有所作为的统治者不但不要群臣给他们叩头,相反,他们倒常常给臣子叩头,这绝非笔者危言耸听,有《史记》为证。
《史记·刺客传》载:"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