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85篇
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正月,河中节度使赵匡赞不等心腹李恕转达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恩旨,就离镇赴京。26日,赵匡赞入宫晋谒,病榻上的刘知远册封他为左骁卫上将军,赐府邸一座,让他在汴梁安居。
此时,以征讨党项之名进军关中的王景崇进入长安后,侦知后蜀两路大军已分别夺取子午谷和大散关,侵入岐州(陕西凤翔)境内,夹渭水扎营。
王景崇麾下只有数千京中近卫军,于是就地征发晋昌战区士兵,同时调赵匡赞的河中节度牙兵(节度使直属部队,相当于以后的督标、抚标精锐)前来助战。
他准备在河中牙兵的脸颊上烙刻本军番号,以防他们半途逃亡。牙兵将领赵思绾探知王景崇的心意,不等他动手,主动给自己烙了番号,以作诸军表率。
部将齐藏珍悄悄对王景崇说:“我听说赵思绾凶横残暴,很难统驭!他对自己都这样狠,对他人可想而知。不如把他杀掉,以绝后患。” 王景崇事前担心河中牙兵不满,见赵思绾如此善体人意,哪肯听从齐藏珍的建议。
后蜀子午谷方面军统帅李廷珪如期进抵长安,但原先的内应赵匡赞已入朝输诚于刘知远,他估计难以取胜,便全师而退。在退出子午谷时,遭后汉伏兵截击,败回成都。
大散关方面军统帅张虔钊率军行进到宝鸡后,遣使联络凤翔节度使侯益,督促他如约开城出降。
赵匡赞进京时,侯益见风使舵,给刘知远上表,请求参与圣寿节(刘知远生日)庆典。如今,他见李廷珪已被击败,就彻底改变立场,紧闭城门拒不接纳后蜀大军。
张虔钊顿兵坚城之下,无法持久,也只能引兵撤退。
王景崇集合凤翔战区和邠州(陕西彬县)等五州兵马追击,在散关附近大败后蜀军,斩首三千,生擒438人,献俘于京城。
后蜀东进大计全然破产,自此龟缩蜀中,不敢再窥中原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