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崇祯是“亡国之君”到底有没有冤枉了他(2)

2024-01-05 13:02     360kuai

另一方面,崇祯帝用宦官监理天下财政。崇祯四年 (1631) , 他命大太监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 位在二部尚书之上, 并为他建置衙署, 称“户工总理”。户部掌天下钱粮出入, 工部掌全国大工, 这时却由一个宦官盘踞其上, 实在令人憋气。许多大臣连连上疏反对, 皆被拒绝, 并遭到崇祯帝的怒斥。除了用张彝宪总理户部、工部以外, 还用一些宦官掌管其他财政事务。例如盐税。

第三, 崇祯帝用人多误。一是赏罚颠倒, 动辄诛杀。崇祯帝对臣下往往该赏不赏, 不该罚却滥罚, 臣下常因小过或无过糊里糊涂丢了脑袋。这在对将领的处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败一方即戮一将, 隳一城即杀一吏”, 而不细究到底该不该杀。于是, 将领们大都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惟恐因小过而被杀。更常见的现象则是互相推诿, 百般掩饰败绩, 把小胜说成大胜。

二是自作英明, 委过臣下。这也是崇祯帝性格中一个致命的弱点。本来是他自己决定的事, 一旦出了问题, 则将罪责推到臣下身上, 使臣下有口难辩, 也不敢辩。本来是他授意的事, 只是因感到“有损圣德”, 就说成是臣下一再奏请的结果。

三是用人多疑, 举措乖张。用人多疑则必然用人不专, 用人不专则难责其成。这是崇祯时诸事萎靡的重要原因。内阁是当时的政治中枢, 阁臣被习称为“相”。崇祯帝即位不久就调整内阁。他忌恨臣下结党, 这次挑选阁臣竟采用枚卜法, 即习称的抽签。这种办法在历史上只有后唐采用过。崇祯帝先焚香拜天, 以示隆重, 然后他从推举上来的12人中抽出4人。有的大臣提出, 国事多艰, 请再抽2人, 崇祯帝于是又抽出2人。挑选国家重臣不是看才能和品望, 而是用这种碰运气的办法来挑选, 显得滑稽荒唐。抽得的这6个阁臣也的确良莠不齐, 其中既有东林正人, 也有阉党余孽。这件事既反映了他缺乏自信, 也反映了他对臣下深有疑心。崇祯帝对边关将领更是疑心重重。他派出宦官前去充任监军、监视。他担心这些监军、监视欺蒙, 就又暗中派出“视监视”, 即层层监视, 明监视再加暗监视。文武大臣们都处于被监视之中, 整日提心吊胆, 勇于任事的人自然就极少了。如果有谁破例为国杀敌, 崇祯帝也会怀疑他用心不良。

由以上数端可以看出, 崇祯帝在大政方针上有许多致命的失误, 他终于成为“亡国之君”也就不足为怪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