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冕服,并非绝对的帝王专属。天子六冕皆可穿着,而公可穿衮冕及之后的五冕,侯、伯可穿鷩冕及之后的四冕,……卿和士大夫都可穿玄冕。
而至秦汉,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礼崩乐坏之后,周代的冕服之制消失殆尽。秦始皇大手一挥,将所有的冕服都统归为“袀玄”这一种。汉代也基本承秦制,以袀 玄为帝王之着。直至隋炀帝初即位时,朝臣们议定帝王服装,仍旧反复谈及“至秦,初六冕,唯留玄冕(即袀玄)”。
后世对“袀玄”的理解有两种:一种认为袀玄由不连接的玄色缯 衣和绀色缯 裳组成;一种认为袀玄是由玄绀缯制成的上下相连的深衣。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其中的“玄”“绀”都是指黑中带红的赤黑。至于秦始皇当年为何选择玄绀色,通行的解释是秦尚水德,而在“五德始终说”里对应水德的玄色正居于首位。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东汉中央正式制定了完备的服饰制度,玄色衮服和袀玄被确定为用以祭祀的冕服。其后的魏晋也基本继承这一制度。而隋唐,虽对服饰制度进行了改动,但玄衣依旧是冕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唐代也订立了一个重要的新制度:帝王常服多由赭黄袍、衫、巾等构成。这开了赤、黄逐渐为帝王专属颜色的先河。
宋代,服饰制度再一次得到更新。帝王的常服,以及参加重大宴会的礼服,皆被确定为赭黄、淡黄袍衫,玉装红束带,皂文靴等。而这样的装束,已越来越近接我们熟悉的明黄“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