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是怎么运作管理学生的?(2)

2023-04-11 12:39     搜狐

当然,最基本的教学设施还是教官办公的厅堂和住宅、学生学习生活的斋舍,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如食堂、庖厨、浴室等。官方的一些宣扬表彰设施也放在官学,有祭奠本地历史上著名贤才的乡贤祠、祭奠本地籍贯达官显贵或功绩显著官员的名宦祠,及祭奠本地著名忠臣孝子的忠孝祠。通过这些先哲贤人的典范,激励学生努力奋进。

古代教育属于政府「礼」部系统管理,汉代由掌管礼仪祭祀的长官太常兼管太学,地方学校听命于地方长官。隋唐以后,由国子监管理中央官学。从宋代起各省的地方官学,由朝廷派出的「提举学事」官(即明清时期的学政)掌管,不隶属于地方政府。唐代的官学已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考核管理,以及升补、放假、休学、退学等制度。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颁布的《太学令》,共140条,是历史记载最早的学校管理条例。此后历代官学学规繁多细密,以行为规范化为特色,伴随相应的奖惩来维护。

各类教学和管理人员各司其责,分工清楚。私学一般只有一名教师,自然一切都由教师作主,无所谓管理制度。学者办的书院,则管理重在引导学生积极上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全是引用圣贤箴言,与官学学规风格截然不同。

古代学校已有放假规定,其中以唐代国子监各学校的制度最完备。平时每10天放1天假,叫「旬假」。农历五月正值农忙之时,放「田假」1个月;九月是准备过冬衣物的时候,也放「授衣假」1个月,学生可以回原籍家中料理,路途遥远者还可以酌情延长假期。总的来看,古代以自学为主,学生也不一定要在校学习,学校一般只对病休和探亲等事假有相关制度规定。

儒家认为最高学府属于天子之学,《礼记‧王制》中就有「王亲视学」的规定。最早视察太学的是东汉明帝,不过,这是太学建立两个世纪后的事了。此后历代帝王也很少有视学之举,直到明代才形成制度,也只有部分皇帝于登基后,视学一次而已。皇帝视学的内容,都是先到文庙拜祭孔子,然后到太学彝伦堂听教官讲学,提问学生。讲学结束后,皇帝宣谕勉励师生并给予赏赐。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