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学校是怎么运作管理学生的?(3)

2023-04-11 12:39     搜狐

清朝历代皇帝,除年幼的末代宣统皇帝外,都有视学之举,强于以前任何朝代。乾隆皇帝共有三次视学,后两次都是在新建的辟雍举行讲学的。听讲者有文武百官、国子监全体师生,以及特地从外地召来的圣贤后裔、学者名流三千余人,从大殿一直排列到数百步的牌坊前。实际上,殿外的人根本听不见里面讲了些甚么,只是参与盛典、领取赏赐罢了。可见皇帝视学主要是一种姿态上的表示。

明清时期皇帝为官学撰写的学规,镌刻在高短于宽的石碑上,故称卧碑。由明太祖朱元璋首创,拟定禁令12条,让天下所有的官学刻在卧碑上,置放在学校内。鉴于以往学生常有干预朝政之举,大则哄闹学潮,小则为民请命,与官府对立,卧碑首要内容是以学生应当专心治学为理由,禁止学生对政事提出意见,或去官府理论,也不得代人申诉。

此外,就是强调应当尊敬先生,诚心听受教诲,不得自恃己长,妄行辩难。如有违反,就要除名,还要依律问罪。清代依明代之制,刊立卧碑于各府、州、县学明伦堂之左,内容大体上与明卧碑相同,文字精简为8条。

古代官学一般都不收学费,学生享有免除徭役赋税的待遇,员额内的正式生还享有膳食、住宿、取暖和学习用品等供应,在社会上也享有种种礼遇。明清时期地方官学生员被尊称为「秀才」、「相公」,地方官府须以礼相待。生员有过错,由学校处置,只有被革除学籍后,官府才有权捉拿审讯。学校对学业优良的学生,除提供参与科举及其他作官途径外,还给予种种奖励,例如提前升级、增加津贴待遇、发放钱物奖励等,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学习的条件和需要,激励学生努力上进。

另一方面,对不认真求学、出勤和学习成绩差,以及触犯学规的学生,则处以减停津贴、降级,以至淘汰出学的惩罚。对抗拒师长、抨击学校、干预时政的行为,惩罚更是严厉,除永远开除学籍外,还罚以劳役、充军流放等刑事处罚。明太祖曾下令将一个张贴抗议书的国子监生杀头示众,以为诸生警诫。这些奖惩方法是统治者控制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