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奸捉出的惊天大案: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2)

2023-11-07 17:02     中国网文化

捉奸捉出了惊天大案

载沣每天上朝的路径很固定,刺客们为此制定了周密计划。首先载沣本来必经鼓楼大街,不巧的是当时正在修路,结果载沣改道了。后来黄复生发现载沣必经烟袋斜街,可那条街上很难租到房子,无处隐蔽。最后,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就成为最佳的爆破地点。那地方当时三面环水,小石桥旁的大树很粗,适合隐藏,树旁还有一座荒废的道观,非常僻静。

地方选好了,刺杀计划迅速落实。黄复生、喻培伦负责埋炸药,汪精卫负责引爆,陈璧君负责通风报信。炸弹威力巨大,当时没有电话引爆这种高级技术,引爆者必死无疑。

万万没想到,埋炸弹时出了问题。1910年4月2日凌晨,春寒料峭,革命者正埋得热火朝天,突然发现有人在桥上窥探,随后还叫来了警察和宪兵,仨人紧急撤离,可炸弹太沉没能抱走,一起惊天大案就这样败露了。可笑的是,窥探者不是什么便衣。一种说法是,一个准备捉奸的车夫,老婆三天没回家,黑灯瞎火正四处找人,看到桥下黄复生抱着铁罐子以为是抱着自己老婆。另一个说法是,一路人提着灯笼想在桥边解手,看到桥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匪徒正在掩埋赃物,所以叫来警察。

捉奸捉出的惊天大案: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

陈璧君和汪精卫(资料图)

一生一死毁誉殊途

炸弹没埋成,喻培伦、陈璧君在汪精卫要求下返回日本,继续筹款买炸药。汪精卫、黄复生两人则继续留守,结果很快被军警逮捕。

审讯时,汪、黄两人争当主谋想牺牲自己,汪精卫更是侃侃而谈,受审时仍不忘宣传革命思想。主管这起爆炸案的肃亲王善耆亲自看了黄、汪的供词,对汪的才华尤为欣赏,加上清廷也怕引来更多革命党抱着炸弹来报仇,于是摄政王听从善耆的建议,改处死为永远监禁。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汪、黄二人获释,受民众夹道欢迎。

此处的另一个细节是,陈璧君、喻培伦当时已提前奔赴日本继续采购炸药去了,得知汪、黄被捕的消息,陈璧君情绪失控,对喻培伦大加指责。当时喻培伦没有辩解,却已埋下死志,他对好友吴玉章说:“谁怕死,将来的事实是会证明的。”1911年4月,喻培伦参加广州起义,身背炸弹筐冲锋在前,最后重伤被俘,受酷刑而死。临刑前,这位炸弹专家慷慨激昂地宣称:“学说是杀不了的,革命尤其杀不了!”

一生一死之间,毁誉就此殊途。死者如喻培伦,身背炸弹筐冲锋的画面,后来被定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教材里。生者如汪精卫,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最终在抗日战争中投靠日本,成为民族罪人。这个曾经壮志满怀的翩翩美少年,如今看其狱中诗作,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