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委员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关键(2)

2024-03-05 16:29     央视网

全国政协委员刘梅林:加强基层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内科主任医师刘梅林长年关注慢病领域。她观察到,部分慢病患者无论病情有无变化,通常都选择前往三甲医院、知名度高的医院就诊,由于老年人出行、就医面临各种困难,这一点成为老年患者及家属的难题。

即便患者能够到大医院得到很好的治疗,但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不全,拿不到原来用的药,这时患者又要返回大医院去拿药。"这一现象引发的思考是如何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如果能够把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就诊就可以解决他们的难题,一些病情稳定的慢病患者就不用每个月都往大医院跑,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老年慢病人群的就诊压力。"

经过调研和认真思考后,今年两会,刘梅林计划提出加强基层慢病管理体系及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刘梅林表示:"基层医院和家庭医生团队应该积极落实政府举措,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应加强老年人健康风险评估,及时发现老年人健康问题或隐患并进行健康指导,对不同风险的老年人进行分层管理,这样既节省医疗资源,又能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今年1月5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制定发布《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设置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供有关高等学校在增设新医科专业时参考。对此,刘梅林呼吁加强慢性病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基层慢病管理增添实力。

刘梅林认为,未来慢性病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应有更专业化的规划,建议能够建设一支专门从事老年慢病管理的队伍,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做好慢病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共享平台的作用,完善老年人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动态跟踪管理,把老年人从疾病的被动治疗变成主动防控。

"我希望未来能通过完善分级医疗和转诊机制,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为老年慢病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管理服务,使我们的老龄化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刘梅林笑着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吴蓓丽:8成以上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中表示,"近年来,我非常明显感受到全社会对重大疾病、罕见病的关心关注与日俱增"。吴蓓丽说,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发力,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吴蓓丽介绍,党和政府持续加强参与联动,在努力让患者有药用的同时,十分注重用得起药,通过加快医保谈判节奏,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其中,创新药进入医保的速度明显加快,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两年内纳入医保。

"新药研发征途漫漫,特别是我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更是这个过程中'从0到1'的关键阶段。'从0到1',写满了曲折与孤独,但如果我们完成了这关键一步,将为新药奠定坚实基础,为患者带来无穷大的希望。为了这份期待,我们愿意去面对和经受压力。"吴蓓丽说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