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手机充电口五花八门,出门如果不自己带着充电器,到了其他地方可能都无法为手机充电。后来,手机充电接口逐渐统一,形成了micro-USB、USB Type-C、Lightning三大流派,技术不断升级和发展,今天Type-C无疑是综合表现最好的接口,也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充电接口。
相比之下,micro-USB就有些惨了,一般只有千元以内的入门级智能手机和一些低端智能家电才会配备。Lightning的功能和泛用性虽然不如Type-C,但却是苹果独占,苹果在手机行业地位超然,没有放弃Lightning,所以采用这种接口的设备依然不少。
然而近几年Lightning接口的处境也不太理想,各国要求苹果设备使用Type-C接口已经不再是新闻。今年6月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一致同意,2024年开始,欧盟境内所有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耳机等移动设备,都必须统一为Type-C接口。
图源:pixabay
本周,印度官方与当地电子设备制造商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让统一充电器在印度推广。看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要加入统一充电接口阵营,如果苹果坚持使用Lightning接口,那么可能会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禁售。
其实很多网友都不理解,身为Type-C接口的奠基者与推动者,苹果为何自己的手机迟迟不用上Type-C接口?
放弃Lightning,对苹果影响真的很大?
网上有不少传言称,是苹果发明了Type-C接口,小雷查到的信息显示,应该是USB-IF协会统筹组织,Intel、苹果主导,AMD、Google、希捷等各行各业众多公司参与,联合研发出来的。
Type-C技术研发与升级一直有苹果的参与,那么苹果为什么一直不愿意放弃Lightning接口,用上Type-C接口呢?说到底,还是为了一个"钱"字。先不说苹果自己卖的数据线有多贵,所有Lightning接口的数据线,都要通过苹果的MFi认证,才能正常给iPhone或iPad充电,否则功率只有5V1A,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系统弹窗提醒,必须手动解除,才能继续充电。
图源:pixabay
依靠MFi认证,苹果哪怕不自己生产充电线,都能从第三方厂商那里收取巨额认证费用,简直是躺着赚钱。改为C口充电线就不一样了,不管是A to C,还是C to C,只要满足USB-IF规则,就可以为MacBook、iPad Pro之类的苹果设备充电,并不需要通过MFi认证。
当然,苹果也可以采取类似某些Android厂商的做法,通过私有充电协议进行限制,如果不支持手机的私有充电协议,只能5W~10W充电。不过Android旗舰充电功率普遍达到了百瓦左右,是否支持私有充电协议影响巨大,苹果手机本来充电就不快,还有许多iPhone用户认为快充伤电池,这招对苹果用户效果恐怕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