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悍将刘牢之,如果不投靠桓玄,是不是就没有刘裕的机会了?(6)

2023-10-20 06:22  360kuai

他先事王恭为府司马,也为王恭出过力,397年,他还讨灭了因反对王恭而起兵的王廠。所以,被王恭仗之为爪牙。但王恭对他仅"以行阵武将相遇,礼之甚薄。"使自负才能的他深怀不满。利之所在,遂倒向司马元显,他在元显手下的活动主要为镇压孙恩起义,前述他在同农民军作战中是唯一保持不败的晋军将领,其对司马元显的"功绩"自可想见。

但孙恩起义被镇压下去后,东晋朝廷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讨伐手握重兵,时时要挟朝廷的荆州刺史桓玄时,身为前锋都督的刘牢之,明知以己之兵力与才力,"取玄如反手",却又踌躇不前进而接受桓玄的收买,背叛司马元显,使北府兵不战而败。他的理由是

"虑平玄之后,功盖天下,必不为元显所容,与其如此,倒不如假手于玄,诛除执政,然后乘玄之隙,可以得志于天下。"

王夫之对他这一想法曰"其诈而愚也。"果然,他投桓玄之后不久,即被革去了兵权。这时他又反悔了,遂准备聚集力量,"以图再举。"但部下已纷纷离他而去,他也在众叛亲离中自缢而死。

且不说刘牢之先后投靠又先后背叛的王恭,司马元显、桓玄之流,在当时都是些"乱臣贼子",对后世更无任何进步作用可言,刘牢之向背如何,都不影响后人对他的客观评价,但其作法实属不可取。其叛服无常的行为不仅最终断送了自己,也为世人所不齿。就连他多年的部下刘袭都指责他"一人而三反(一反王恭,再反司马元显,复反桓玄),岂得立也!" 当时,刘敬宣转移家口时逾期未归,刘牢之以为其被刘袭杀害,所以,自缢而死了。桓玄却不想饶他,下令将其开棺斩首,露尸街头。到后来,刘裕打败桓玄后,才为刘牢之恢复了职位和封爵。

刘牢之勇武类吕布,北伐似后来岳飞,但又与他们有很大区别。他比吕布多些谋略,也比岳飞多些野心,只可惜在关键时候错投桓玄,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如果他不投靠桓玄,始终抓牢手中的兵权,没准儿就没有后面刘裕的崛起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