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府悍将刘牢之,如果不投靠桓玄,是不是就没有刘裕的机会了?(4)

2023-10-20 06:22  360kuai

三、淝水之战的胜利,为东晋北伐中原, "兴复旧都"创造了条件。刘牢之和一些参战将领也乘胜利的余威在东起淮泗,西至荆襄的千里边线开始出击。尤其是刘牢之,一路领先,于第二年(384年)正月进克淮城(安徽亳县),八月攻下彭城,九月又奉命攻取鄄城,河南城堡望风降附。385年初又渡河攻占黎阳(今河南浚阳东北),并进军邺城,使后燕慕容垂北趋中山(河北定县),以避晋军的兵锋。但东晋王室久居江南,已无收复北方进而统一全国的决心,牢之被借故召回,英雄无用武之地。连收复的地方也得而复失。

四、397--398年间,青兖两州刺史,掌领北府兵权,又是"国舅"的王恭,两次举兵讨伐在朝的王国宝、司马元显等人,同时联合殷仲堪、杨全期、桓玄等各方将领遥相呼应。刘牢之时任王恭的府司马,领彭城内史,加辅国将军,在王恭第二次举兵时他担任前锋,也就在这次起兵当中,他倒向朝廷,袭击王恭,使恭败死。

随即,桓玄、杨全期、殷仲堪等自动罢兵。刘牢之即以"都督兖、青、冀、业、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代替王恭,执掌北府兵权,达到权力高峰。他起自小将,一朝发迹,引起"众情不悦",特别是杨全期、桓玄等还率兵逼近京师,"上表理王恭,求诛牢之",牢之也不示弱,带北府之众,驰赴京师,到达新亭,因桓玄等受诏退去,刘牢之复又还镇京口。

五、和在其它战场上一样,刘牢之因"战无不捷"而成为镇压农民起义最凶狠的刽子手。东晋末年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对东南门阀士族地主势力的一次大清洗,很多士族地主为义军所杀。如王凝之全家,谢邈、谢冲一门,孔道、孔福兄弟等。甚至在肥水战中巧施计策的卫将军谢琰也因骄横"不为武备"连同其子都成为义军的刀下鬼。起义军的所向克捷引起东晋朝廷的恐惧。执政的司马道子无他谋略,"唯日祷蒋侯庙"。司马元显则每战"频不利"。独刘牢之"屡胜,杀伤其众",因而进拜前将军,都督五郡诸军事,他或自己出马,或遣部下刘裕及其子刘敬宣征讨,屡屡"大破之",孙恩沉海死后,他更是"威名转振"!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