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变法失败,为什么范仲淹被称一代名相,王安石却背上骂名?(2)

2023-04-26 08:40     360kuai

背景的不同自然也导致两人变法涉及的领域不同。范仲淹向仁宗上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疏》中,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通过范仲淹的条陈十事,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的变法主要是针对吏治。其实,这也是庆历新政的主基调,这次变法以整顿吏治为主,至于社会经济的根本问题,范仲淹变法很少涉及。 可是,到王安石执政以后,北宋的社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庆历新政的失败,也让王安石认为,光是整顿吏治,是没办法解决北宋的问题的。所以,王安石变法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短短数年之间,王安石就已经在富国、强兵、取士三个领域中全面铺开十多项改革措施,其针对领域之广,改革决心之彻底,改革措施之多,改革理念之超前,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都是少有的。 然而,改革的越激进,就越容易得罪人。范仲淹光是改革吏治,就得罪了不知多少人,王安石却一下子将改革伸到北宋的各个领域,他触犯到的利益、得罪的人之多,可想而知。反对派攻击新政的最好方法,向来都是攻击新政主持者本人,所以,作为变法领导者的王安石,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更何况,王安石本人性格上的弊端,也在变法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变法需要强人来领导,但王安石太过刚硬,他不允许有任何人反对变法,哪怕变法出现了问题,官员们如实汇报,王安石也一概不理。王安石定下目标以后,便一心向着目标前进,至于实践当中的问题,他相信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这也使得王安石变法一旦出现弊端以后,很少能够进行改变。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了确保变法进行,不惜制造冤假错案,他提拔的变法者中更是不乏投机取巧者,他们编制罪名,将许多正直的官员排挤出去,苏轼的"乌台诗案"便是其中一起。这样一来,王安石自然失去人心,文人中大多都对他颇有怨气,很多正直的官员看到百姓之苦以后,也对王安石愤恨不已。与王安石相比,范仲淹是外柔内刚,尽管他变法时也很果决,但他豪迈慷慨,不拘小节,深得同僚的尊重,即使是政敌也对他的品德大加称赞。


除此以外,范仲淹变法时任人唯贤,与他一起支持变法的杜衍、富弼、韩琦、欧阳修、蔡襄、孙甫、苏舜钦、王益柔、石介等人皆是当世名臣,他们不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堪称一流。可是,王安石变法时,由于不得人心,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们基本上都不支持,他为了推行新政,只能大量提拔才思敏捷的年轻官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许多品德有问题的官员纷纷混入改革队伍,他们以改革为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新政被严重污化。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