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无法破解的魔咒(3)

2024-04-21 06:22     360kuai

关于朱瞻墡的流言传出后,一大批忠于朱瞻基的大臣是坚决支持年幼的朱祁镇,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于谦。朱瞻基和于谦的关系,铁到我们难以想象。于谦在当时嗅出了一丝不妙的味道,于谦反应灵敏的提出亲王没有金符是不能得到宫里的召见,就算持金符入宫也要仔细辨认一番。于谦其实是玩了一个障眼法,他的本意是在自己这个意见传出后,那些在京的亲王能自觉接受检查,看金符是否还在。设计那么多情节,于谦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朱瞻墡。于谦最怕的就是朱瞻墡拿着金符在外面暗中操作。于谦这个提议得到朱瞻基系人马的鼎力支持,于谦他们开始命印绶,尚宝等内官检查在京诸王的金符。检查了一圈,唯独朱瞻墡的金符没了,于谦等人顿时疑心大起。他们不敢盘问朱瞻墡本人,也不敢盘问朱瞻墡府里的人。最后于谦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朱瞻墡府里一位刚退休的老人,这位老人说朱瞻墡的金符在朱瞻基驾崩时就已经被张太后拿走了。于谦等人先是一愣后是感觉大事不妙,一楞是因为他们没想到朱瞻墡的金符在朱瞻基刚驾崩时就被取走了,看样子张太后是早就有朱瞻基死后立朱瞻墡为皇帝的打算。感觉大事不妙是因为他们怕张太后拿着朱瞻墡的金符进行一些暗中的运作。于谦他们最后采用了一个最笨但却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去求张太后,通过晓以大义,申明厉害关系等方式来避免张太后最后做出不明智的选择。不知道张太后最后是慑于压力还是出于大局考虑,她最后把朱瞻墡的金符交了出来。令于谦他们意外的是张太后在交出金符时还吐露出一个隐秘,那就是张太后认为一个国家要有长君,出于社稷考虑,她的确想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也因此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讨论过这件事。但因三杨最后意见不同,立朱瞻墡为皇帝这件事也就被搁置了。这里面透露出一个极为重要的讯息,那就是三杨中有人是支持立朱瞻墡为皇帝的,这也是让于谦等人意外的原因所在。三杨中究竟是谁支持朱瞻墡,史书没有记载,这也成为了一个悬案。但根据三杨的各自人物性格特点,小弟大胆猜测这个人有可能是杨荣。史书还记载,去拿金符的人按照张太后所说的地方把藏起来的金符取了出来。事后,这个人托人告诉于谦等人说“襄王的金符在张太后处已积尘埋没寸余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这句话毫无疑问的展示了张太后内心的复杂与挣扎,把朱瞻墡的金符拿过来,但却一直没使用,这说明张太后一直没彻底下定决心。如果张太后彻底下定决心,凭借她的宫廷影响力再加上朱瞻墡的金符,威望,势力,名声,嫡长子身份等。张太后可以强行立朱瞻墡为皇帝,她可以拿着朱瞻墡的金符暗中去运作,但事实却是张太后一直没有使用朱瞻墡的金符。

张太后的确想立自己儿子朱瞻墡当皇帝,但张太后也有她自己的顾忌,这些顾忌让张太后在朱瞻墡和朱祁镇之间来回摇摆不定。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亲孙子,这让张太后难以做出最后的决定。这种复杂和挣扎,我们外人根本体会不到,也无法用文字表现出。出于情感上来讲,张太后显然与自己的儿子更为亲近。虽然朱祁镇是张太后的孙子,但朱祁镇当时只有9岁,朱祁镇陪伴张太后的时间是有限的。出于国事考虑,正值壮年且各方面都很优秀的朱瞻墡明显比年幼的朱祁镇更适合当皇帝。如果从另一个层面来考虑,那一切都不一样了。如果张太后立朱瞻墡为皇帝,那张太后势必让朱瞻基死不瞑目。一个母亲哪会残忍到让刚死的儿子死不瞑目。朱瞻基的遗命和遗诏都是让朱祁镇即位,可以说这是朱瞻基死前的最后执念,张太后不可能残忍的剥夺自己亲儿子这最后的一丝执念。伤害一个儿子去成全另一个儿子,这对于生性慈祥的张太后来说是难以做到的。光有立朱瞻墡的想法就已经让张太后如此挣扎,如果让她付诸于行动,想必会更难,所以朱瞻墡的金符张太后一直没使用。也正因为内心挣扎,张太后才与三杨讨论了关于朱瞻墡的问题。想立朱瞻墡为皇帝,按理说三杨意见不一致是个重大突破口,如果张太后利用好,立朱瞻墡也不是不可能,但张太后没有执着下去而是轻易的放弃了,这就更凸显了张太后的内心挣扎。咱们可以想象这么一幅画面,在深夜,张太后看着朱瞻基的遗诏,再看看朱瞻墡的画像,一位母亲会作何感想?立朱瞻墡是理性战胜了感性,如果这么做张太后最后会失去孙子。如果按照遗诏推朱祁镇上位那就是感性战胜了理性,如果因年幼的朱祁镇而让大明产生了政治动荡,那身为朱元璋孙媳妇,朱棣儿媳妇的张太后会认为自己是大明的罪人,同时她又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朱瞻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