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宋庭为了保证荫补入仕的官员质量,对入选人员也限制了一些资质要求。
首先是硬性条件,年龄,这个十分宽松。宋仁宗时,规定长子得荫不限年龄,子孙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得荫。周敦颐得荫时就是20岁,而郑向在长子得荫不限年龄的情况下,没有将荫补机会留给自己10岁的长子郑惇忠,也足见他对周敦颐的喜爱了。
其次,得荫补的人员在"出官"以前,需要通过吏部主持的铨试和呈试,才能获得参选资格,"文臣初出官有铨试之科,武臣初出官有呈试之法。"
宋初荫补官员的考试很简单,武官甚至只要能背诵《论语》就算合格了。到仁宗庆历年间,仁宗颁布了《任子诏》,铨试和呈试法成为了一种制度。不过,这些荫补官员凭借其自身的势力、关系网往往能免试注官,即便是参加考试,也会用作弊手段蒙混过关,很容易通过考试获得出官机会。因此,考试的约束作用也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