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是11月1日,是寒衣节,也是进入冬季的日子,《诗经·豳风·七月》中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
据说寒衣节起源于古代的"孟姜女千里送寒衣"一说。据说,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喜良。后来,丈夫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没想到丈夫已经死了,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把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寒衣节,与中元节、清明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鬼节。每到寒衣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烧寒衣、纸钱,也会添置过冬的衣服,当然,也会吃豆羹饭等,可见,寒衣节是一个以祭祀为主题的节日。
我国古代是农业大国,在古代,人们格外关注天气变化,毕竟一个好天气可以影响庄稼的生长,古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发现,寒衣节这天的天气可以预测冬天的冷暖情况。在我们那里,有一句老话叫做:"冷不冷,就看寒衣节"。明天就是寒衣节了,今年冬天何时冷?冷到哭?我们可以从农谚的角度了解看看!
一、十一晴,风雪少;十一雨,风雪多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十月初一这天是晴天,预示着冬天刮风、下雪的情况少;相反,如果十月初一这天下起了雨,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冬天刮风、下雪的情况会比较多。
冬天雨雪多的话,人们的生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天气寒冷,人们往往需要穿更多的衣服才能抵御寒冷;二是大风大雪天,出行增加困难,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是比较危险的,一定要谨防跌倒摔伤的风险。
但从农业的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冬天雪多覆盖田头,对越冬农作物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不至于受到冻害,当冬雪融化时,雪水渗透进土壤中,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毕竟氮元素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而冬天雪少、刮风少,意味着冬天会比较暖和,人们生活会方便很多,不用穿太厚的衣服。但对于农民来说,这却是不太好的情况。冬天雪少土壤会干燥,农作物会缺水,而暖冬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存活率,影响庄稼。
二、寒衣无雨,暖到冬至;寒衣大雨,立冬飞雪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寒衣节这天没下雨,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立冬前的天气都会比较暖和;相反,如果寒衣这天下起了大雨,那么预示着立冬的时候天气会寒冷。
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开始,此时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如果立冬就开始下雪了,意味着冷天气来得早,是个"早入冬"的情况。
而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是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三、十一刮风,三九严寒
这个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十月初一这天刮起了大风,根据老祖宗的经验来看,预示着三九天会异常的寒冷。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天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若是特别冷,说明今年冬天会是个冷冬,"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冷冬反而是好的,冷冬之下农作物长势会比较好一点,而若是暖冬,来年开春大概率会"倒春寒",使得农作物受冻。
总结:"冷不冷,就看寒衣节",明日寒衣节,今年冬天何时冷?冷到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寒衣节这天是晴天,冬天会风雪少,也会暖和到冬至;如果寒衣节这天下雨,冬天风雪多,而立冬的时候也会频繁下雪;如果寒衣节这天刮风,三九会特别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