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记忆|触摸旧城的历史脉络(3)

2024-04-25 11:02     360kuai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太多的谜团,而这些谜团经过百世流传后往往会成为包含文化底蕴的一处美景传说。在南宫,像这样的美景传说还有很多。在南宫小关村的村西,一处毫不起眼的高耸的丘陵,当地人称之为丹朱古墓。相传,丹朱是尧帝的儿子,因出生时全身彤红所以取名"朱"。据史书记载,丹朱开通聪明,智慧极高,是世界围棋界的始祖,并传为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南宫千年的历史文脉,并不局限于这些美丽的传说,在南宫中学院内一通石碑昭示着南宫文化底蕴的深厚。清光绪十一年即公元1885年,南宫知县李传棣修县学,并请当时的保定莲花池书院院长张裕钊先生为县学写碑记事。于是,张裕钊先生撰文书丹,并请冀州州官吴汝纶为其修正。吴汝纶和张裕钊同为清代桐城派的著名传承人,在两位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最终完成了影响后世的《重修南宫县学记》。

南宫碑书法已有百年影响,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把创始人清末书法泰斗张裕钊誉为"千年以来无以比"。一百多年来,张裕钊书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书坛骄子。

历史总是在重复着繁荣与灾难的轮回,在抗日战争时期南宫饱受了战火的洗礼,浸染了无数先烈们的热血,最终让其成为冀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如今,众多的红色遗址、遗迹散落于南宫的各个角落,默默的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而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便是八路军129师东进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邓小平、徐向前、杨秀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