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绣春刀》系列、《锦衣卫》的朋友,应该对明朝的锦衣卫印象深刻。锦衣卫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设锦衣卫。在明朝的厂卫机构中,锦衣卫是最早设立的,也即始于朱元璋在位时。当然,在其他明朝的影视剧中,我们还看到了权势不输锦衣卫的东厂、西厂、内行厂。相对于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都是宦官执掌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有什么关系?哪个权力更大?
一、锦衣卫
首先,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机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在明朝时期,锦衣卫的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针对文武百官,锦衣卫也可能参与到战争中,也即承担收集信息、策反敌将的工作。在明朝的厂卫机构中,锦衣卫原本是能够和东厂、西厂、内行厂平起平坐的。但是,因为东厂、西厂、内行厂的首领,往往是皇帝信任的宦官担任,因此,锦衣卫逐渐成为东厂、西厂、内行厂的下级,比如东厂下令要抓捕某人,锦衣卫就需要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