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勇猛匹敌关羽,却惨被演义贬低(3)

2024-01-21 11:22     360kuai

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荆襄之战后期到合肥之战,由于长期的征战积累,以及早期乐进从事基层官吏的经验,乐进的副手和先登角色开始有了转变,开始成为攻守兼备的大将。主要体现在留守襄阳、对抗关羽、降服南郡蛮夷、 击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等,除了乐进本传的记载,《先主传》也有相应的记载"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这里描述了乐进在和关羽的对峙中占据上风,因此刘备在西川需要火速回军支援,虽然此文有诓骗刘璋的意味,但是刘备此处不表他人,单表乐进,说明乐进此时已能成为和关羽匹敌的对手。

从乐进的征战经历和转型看,其并非单纯的赳赳武夫,而是具有丰富征战经验和一定军事头脑之人。此外,通过史料我们也能窥探乐进擅长行动而不溢于言表。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战,张辽、李典因率八百死士击破孙权而扬名,而素有"先登"之名的乐进却留守后方,守护城池并支援张、李二人,令很多人为乐进在鸣不平。胡三省云:"操以辽、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文吏也,使勿得与战。"此语颇受众人不解,实际上,曹操的安排也正说明了自己对乐进的重新认识,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乐进已经早人一步成为了攻守兼具的大将,相比于张辽擅于以攻为守、擅长奇袭的作风,乐进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实际上是作为接应后方、确保合肥不失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合肥之战虽是张辽一战成名,但平心而论是三将合力的成果。分工不同,乃将领的特性使然。论资历,乐进早于张辽、李典加入曹营,而就官阶而言,有人认为乐进此时已是右将军,要高于张、李,然而仔细阅读乐进本传,我们可以发现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时间虽早于曹魏诸将(笔者按:乐进在公元214??215年之间迁右将军,于禁在公元216年升任左将军,夏侯?于公元219年任前将军,此三人为四大将军时,尚处东汉王朝),但应是在合肥之战后,曹操"以进数有功,分五百户,封一子列侯"进而才拔擢乐进为右将军。故合肥之战,张、李、乐三将是互相协助而非统属。合肥之战后,张辽升为征东将军,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就官阶而言,仍是小于乐进。此时,作为曹魏阵营中屈指可数的名号将军,乐进仍是低调沉默,以至于黄初六年,曹丕回忆起合肥之战,褒扬张辽、李典时却忘记了乐进。(笔者按:根据上文夏侯?、于禁、乐进进位四大将军的趋势,公元220年,夏侯?进位魏国大将军,依照旧日功勋,张辽、张?、徐晃依次进位四大将军,而乐进若仍在世基本也应有卫将军的职位。)

乐进的家乡东郡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卫地,"其俗刚武,上气力,任侠之风颇盛"。胆烈过人的乐进在此崛起,凭借个人的努力,很早就成为曹军宿将。其以"胆烈"、"骁果"而显明于史,虽然"容貌短小"也许不甚英武,但丝毫不能改变其坚毅的性格。然而,乐进过早的离世(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曹魏尚未代汉),使他不能在接下来的时段有更多精彩表现,也似乎令其在史书上的笔墨大大减少。后世小说演绎中,乐进虽然寂寂无闻,但也不失其"骁果"之名,《三国演义》第十二回,当曹操被大火围困,乐进对前往搬兵救援的典韦说到"同杀入去救主!",毛宗岗评曰:"语亦壮!"。

乐进,这位沉默的大将,以他数战的身影匆匆在史书上略过。虽然史料对他惜字如金,但历史的沉默却不能掩盖其曾经他曾经奋战的光辉,也不会阻断后人对他沉默的思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