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莠难分:胡宗宪的过与非,集中在和严党的关系与征敛贪污上(2)

2024-05-04 16:02     360kuai

其一,《明史》说,胡宗宪"因(赵)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

胡宗宪为什么要结交严党?其实,这是胡宗宪即保身,又为国的需要。严嵩居首相要位后,奸贪害政,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祸国集团。他们嫉贤妒能,在政治上"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嘉靖三十二年,严党工部侍郎赵文华,被派往江浙祀海并督察沿海军务。赵抵浙后,依仗严嵩为后台"凌轹官吏,公私告扰,益无宁日。"

浙直总督张经,奋勇剿倭,功绩卓著,只因不买赵文华的账,赵文华便"连疏劾经"致使张经被害死。继任为总督的周珫,不久又被赵文华捣鬼罢去。这年八月,南直巡抚曹邦辅,在杨家桥围歼倭寇获胜,赵文华因没有抢到头功,便向严嵩诬告曹邦辅,以致曹被谪戍边。对于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严党,胡宗宪与他们结交是违心的,被逼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他们对自己的迫害。否则,又将"继张经、李天宠而肆诸市朝矣!"

胡宗宪"万一有变,身不足言,其如国事何?昔人有云:货以藩身,况固之以安国家之杌陧,免生灵荼毒乎?"因此,说到底,也是为了抗倭的大局。

另外,明朝对军队控制的很死,事必请示而后行。而抗倭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胡宗宪以"贼势纵横,非事不中制,请必允行,不能成功也。辇金帛子女以贿分宜(严嵩)"就是为了取得战略决定权,以便更灵活、更主动、更有效地抗击倭寇。这个动机,是秉心为公的。因此,仅从馈送这个表面现象而言,不能说胡宗宪就是严嵩党羽。这一点,连一向昏庸的嘉靖皇帝都有清醒的认识:"宗宪非嵩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