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消息传遍东吴,自然也瞒不了在外地统兵的周瑜。关键时刻,周瑜没有离开东吴,而是召集全部兵马前来奔丧,孙策的弟弟孙权接过了讨逆将军兼会稽太守的职位。
孙权忌惮手握重兵的周瑜,仅仅给了他一个中护军的官职,忠心耿耿的周瑜没有计较,而是一心一意地以君臣之力对待孙权,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东吴军政要务。孙策和周瑜的友情发挥了作用,竭尽全力的周瑜为东吴集团的崛起不辞辛苦、奔波劳碌。曹操80万大军南下之际,是他给了畏首畏尾的孙权一颗定心丸,让他拔剑斩下桌角,表示自己联刘抗曹的决心。
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不过10万兵马,却已经是东吴和西蜀最精锐的部队。赤壁之战如果失败,身后的东吴将会被夷为平地,孙坚三代的基业毁于一旦,东吴面临的是生灵涂炭的命运。周瑜没有丝毫犹豫,在小说里他是心胸狭隘的青年都督,可在历史上他是忧国忧民的军事统帅。要拿10万兵马硬碰曹操的80万兵马,能赢简直是天方夜谭的结果,可周瑜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实现了这个不可思议的结果。赤壁一战,扬名天下,世人皆知江东有位周郎,英姿雄发,有勇有谋。魏晋时期崇尚俊美之风,上到豪门贵族,下到歌姬戏伶,无不涂脂抹粉、搔首弄姿。
三国时期的周瑜同样是位俊美男子,可他不是个虚有其表的草包,反而是沙场点兵的名将。就冲这份魄力,也冲这份雄心,他的功绩和名望远超南北朝时期的兰陵王高长恭。北齐王朝的高长恭尽管战功赫赫,最初的目的是为自己所在的皇族而战,算不上为国为民的一代名将。周瑜和东吴集团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也是和孙策有手足之情,可也正因为手足之情,周瑜拒绝了实力雄厚的曹操的拉拢,一生忠于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