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原王朝强大时,有很多藩属国,这些藩属国受汉文化影响比较重。从我国历史上看,汉文化传播较强的两个王朝,一个是唐朝,一个是宋朝。唐朝是文化发达,外交拓展也很成功。唐朝成为周边国家仰慕的王朝。此时日本先后派了很多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取经,不得不说,日本现在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都有唐朝影子。
另外一个汉文化传播较强的王朝是宋朝,虽然宋朝孱弱,但宋朝的文化力不可小视,也是各藩属国争向学习的王朝。宋朝总体来说是一个内向王朝,被辽欺被金打被夏扰,最后被蒙元所灭,但即使这样孱弱一个王朝,却有一个藩属国始终对宋朝不离不弃,即使宋朝灭亡,此国被欺负,但骨子里始终没有被同化,依然有着很浓宋朝情结。
此国就是高丽。从历史上看,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宋朝与高丽的交往陆路隔着辽朝与金朝,只能通过水路,非常不便。但高丽与宋朝关系却没断,而且宋朝文化在高丽得到发展,比辽金要强。这充分说明,高丽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融合, 与宋朝有着相同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同感。因此无论宋朝与高丽都被辽金欺负,但并没有阻碍他们交流,这与历史文化同源有着很大的关系。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高丽的"宋朝情结"来源多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高丽与中原文明一直未断,而且与宋朝一样同属农耕文明。早在先秦及春秋战国时代,朝鲜就已经与中原有了频繁的交流。古代朝鲜半岛与燕国、齐国既有水路交往,也有陆路交往。孔子提到的"九夷"之说,其中的东夷就包括乐浪、高句丽、玄菟等地。可见朝鲜半岛早就浸淫于中原文化之中。
特别是汉唐时期,中原文化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汉朝异姓王卢绾逃到匈奴后,他的手下卫满后来跑到朝鲜半岛,取代了箕子朝鲜,世代成为汉朝属国。此时朝鲜半岛一些小国无论国家体制,还是文化、钱币、服饰、饮食等都已经与中原王朝相同。隋唐时期的新罗,就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在国内从医学、历法、文学、艺术、建筑等都吸取了隋唐的模式,儒家已经主导了朝鲜半岛。据记载,朝鲜半岛的科举考试,也如中原王朝采取《论语》、《尚书》等儒家经典。这种文化同源无论是后来的高丽还是李朝,都发扬光大。
宋朝与高丽之间的交往,正是基于文化同源。但高丽与宋朝交往中,也不断汲取宋朝的文化。因为宋朝虽然孱弱,但文化上很自信,也始终有着一种优越感。从宋朝婚姻制度中就能看出,宋朝不允许与外族通婚,更不要说宋朝的公主了。因此,对于辽金夏等北方部落宋朝就抵触感,而对于文化与宋朝相似的高丽就有一种亲近感。同样,高丽也对辽金蒙古有一种排斥感,但由于太弱,只能屈服而已。
从北宋初期的历史看,北宋与辽国的战争不断。而此时契丹辽国的势力已经延伸到朝鲜半岛。公元926年,辽灭渤海国后,不久又从石敬瑭手中取得幽云十六州,其强大实力让高丽也感到害怕。因此,高丽就与辽国终止来往,并试图与后晋结盟抗击辽国。
北宋灭掉北汉后也想北伐夺回幽云十六州,于是宋朝就遣使让高丽共同夹击。据记载,985年,宋朝派监察御史韩国华到高丽参战:"惟王久慕华风, 素怀明略, 效忠纯之节, 抚礼仪之邦。而接彼犬戎, 罹于虿毒, 舒泄积忿, 其在兹乎! 可申戒师徒, 迭相掎角, 协比邻国, 同力荡平。奋其一鼓之雄, 戡此垂亡之虏, 良时不再, 王其图之。应虏获生口、牛羊、财物、机械, 并给赐本国将士, 用申劝赏。"
北宋与高丽的联合是顺其自然,也很正常。但辽国当然不会看到宋朝与高丽的联合,因此辽国就向不断打压高丽,并威胁要进攻高丽。公元985年,也就是宋朝遣使的同一年,辽国派兵把鸭绿江下的女真人全部征服,实际就是警告高丽。并在边境上部署兵力,拿出要进攻高丽的姿态。
辽国也不可能两线作战,他们认为征服高丽,必然要受到宋朝南线进攻,这实际上就促成了宋朝与高丽的联合,因此,辽国也采取怀柔政策,主动与高丽结交。高丽面对两难境地,只得做出妥协,不介入宋辽之争。不过宋朝北伐结束后,高丽就遣使来朝贡。宋朝也没怪罪高丽,并册封了高丽国王,朝贡关系确立。
从地理位置上看,辽国与高丽相邻,因此高丽与宋朝交往必然要被辽国打断。在高丽与宋朝交往中,辽国终于想灭高丽了。993年,辽国发动入侵高丽的战争。994年,高丽派使臣都请求宋朝帮助,但此是宋朝却拒绝的高丽的要求:"北鄙甫宁, 不宜轻动"。此时宋朝两次北伐失败,无论是北宋短视也好,还是北宋怕了辽国,但宋朝这种举动的确伤了高丽一片心。在辽国的压力下,高丽只得向辽国屈服,但这种屈服是武力压迫之下造成的,从文化上高丽依然向往辽国,更愿意与宋朝交往。
宋真宗时,高丽穆宗派使臣朱仁绍到宋朝,史料记载:"仁绍自陈国人思慕华风, 为契丹劫制之状。帝赐诏赍还",可见高丽虽然因为辽国压迫中断了与宋朝的交往,但却暗地与宋朝交好,这是一种文化历史感情。
此后,高丽又派使者李宣古向宋朝进贡,希望宋朝出兵牵制辽国,但宋朝根本打不过辽国,也不想出兵。辽国此时正是强盛之时,不时打压宋朝与高丽,先后两次入侵高丽。1010年,辽国进攻高丽时,还不忘派使者告诉宋朝,。真宗只得下旨给登州:"高丽有使来乞师, 即语以累年贡奉不如, 不敢达于朝廷",宋朝被辽国压迫这个熊样,高丽依然没忘与宋朝偷偷交往,1014年,高丽又偷偷派使者到宋朝,请宋真宗给予尊号。1015年,高丽再派使者郭元如给宋朝送贡品,但依旧请求宋朝救救高丽,但宋朝只是赏赐一些及皇室用品,对于出兵则婉言谢绝。1016年,高丽使用辽国与宋朝两个年号,向辽国说"不",最后只得向辽称臣纳贡。
正是在高丽无法忘怀宋朝的这种心理,使宋朝与高丽感情没断。1071年,高丽派使臣给宋神宗送礼,宋朝与高丽恢复外交关系。但隔着辽国,高丽与宋朝交往多少会受到辽国的影响。但从高丽迫切与宋朝交往的愿望看,他们的中原情结很重,此时宋神宗也决定与高丽结盟。从1078年,宋朝向高丽派使者17次,对高丽重视比以往多了。对于高丽请求的东西,宋朝都答应。而从高丽向宋朝的要的东西看,除了医、药等技术工人外,还有书画等艺术家来高丽传授,这是纯正文化情结,高丽从辽国那里得不到。
据《宋史》记载:"神宗诏江、淮发运副使罗拯……于四色人内募愿行者, 各择三两人先令赴阙。"直到宋徽宗时,虽然他是个无能皇帝,但也没断绝与高丽的来往。此时宋朝与高丽的来往,主要通过海上,而且人员往来频繁,既有两国之间的来往,也有民间商业往来。宋哲宗驾崩后,高丽王甚至为宋哲宗在大安寺祭拜。
随着辽国不断衰弱,特别是金女真的崛起,高丽于1116年废除了辽年号,并与辽国断绝往来,直到与宋朝灭亡,高丽与宋朝互相遣使77次,其中宋向高丽遣使25岁。当时宋与金联系抗辽的事,高丽就提醒宋朝防止"引狼入室"。
宋朝南迁后,虽然高丽与宋朝往来少了,但高丽的宋朝情结依然没忘,即使高丽臣服于金和元,高丽这种"宋朝情结"都很重,毕竟文化同根同源,强大元朝根本不具备同化高丽的条件。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